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 正文

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

2017-09-18 09:21 审核人:

预防食物中毒,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,做到勤洗澡、勤换衣、勤剪指甲、勤理发,勤换床单和被套、勤晒被褥。保持教室、卧室环境的清洁卫生,养成饭前便后洗手、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。在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,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"病从口入"的第一关。

一、认识食物中毒特征

    潜伏期短: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。胃肠道症状:腹泻、腹痛,有的伴随呕吐、发热。

二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

出现上述症状,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,并及时到医院就诊,同时报告老师。 

三、预防发生食物中毒

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,用除菌香皂,洗手液洗手。不吃生、冷、不清洁食物;不吃变质剩饭菜;不喝生水;少吃、不吃冷饮;少吃、不吃零食;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;不要随便吃野果,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;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;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、烟熏食品,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。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。

四、谨慎选购包装食品,认真查看包装标识,查看市场准入标志(QS

查看基本标识,厂家厂址、电话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是否标示清楚、产品是否合格。市场准入标志(QS)简介: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,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,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,对出厂食品,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,加贴市场准入标志,方便选购。

e91850c722706e77216e005eab45cd95.jpg五、如何判别伪劣食品?

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。《伪劣食品防范“七字法”》,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,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。防范“七字法”:即防“艳、白、反、长、散、低、小”

一防“艳”。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,如草莓像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、咸菜梗亮黄诱人、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,要留个心眼,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? 

二防“白”。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,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、增白剂、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。

三防“反”。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,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。

四防“长”。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。

五防“散”。散就是散装食品,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、散装熟食、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。

六防“低”。“低”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,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“猫腻”。

七防“小”。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,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,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。

六、如何识别食品标签

1、必须标注的内容:食品标签必须按照《食品标签通用标准》正确标注各项内容。包括食品的名称、配料表、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、制造者、及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、生产日期和贮存指南、质量等级、产品标准号、保质期等。

2、标签内容齐全,标签内容完整、规范和真实。

3、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:保质期是指最佳食用期,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,保持食品卫生质量和营养的期限。在此期限内,食品完全适于销售,并符合标签内容和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卫生质量;超过此期限,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。保存期是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,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,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;超过此期限,产品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,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。

 

校医院  后勤处  宣